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有关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强调把劳动素养和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和劳动态度与品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赋予了劳动教育新内涵,丰富了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并指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思想;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让学生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在各种劳动形式中,农耕劳动的价值无可替代。唐太宗李世民在《帝范·务农》中说:“禁绝浮华,劝课耕织,使民还其本,俗反其真,则竞怀仁义之心,永绝贪残之路。此务农之本也。”古圣先贤在治国理政、社会伦理和道德心性的高度,认识农耕劳动的重要价值。“耕以养身,读以明道”,农耕劳动能够帮助解决许多教育问题。
武家寨小学“农根”文化馆
在劳动教育中融入农耕文化,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及文化传承教育。开展农耕教育,可以让孩子真正接接地气,亲近自然,感悟生命的灵动与神奇,并且也可以学到传统农耕文化的相关知识,从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会。
传统农耕活动,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儿童来说,比较陌生。在学校中开展农耕教育,弘扬农耕文化有着巨大的意义,可以让孩子了解植物和粮食的生长过程,了解生命萌发的神奇和不易,进而珍惜粮食,珍爱生命。
大风箱、木犁、木架马鞍、石磨……
这是什么,这是哪里?
这是武家寨中心小学的“农根馆”
农耕?农根!
对!
弘扬农耕文化,留住文化之根!
“农根馆”里展品琳琅满目,
古朴的农具向孩子述说昨日的故事。
这是历史,是地理,是人文……
挖掘耕读历史内涵,
传承耕读文化精神。
在现代文明的喧嚣中,
我们一起回味传统生活,
回想民族文化,
让孩子们知道,
我们都是农民的孩子,
我们的根,
在土地里!
更是留住我们,
思想的根!
文化的根!
精神的根!
太原市小店区育杰小学校
农耕劳动教育对传承我们的传统文明有着巨大作用。中国自古就是农耕社会,农业文明繁荣发达,凝结着先人无数的智慧。了解农耕文明,学习农耕知识,对于学生,对于家长,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这样农耕文化才不会断代,不会被遗忘,不会只陈列在博物馆中,在现代社会也能变的鲜活起来。
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农业劳动的艰辛,才能真正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道理,才懂得如何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如果让农耕教育长期脱离中国教育和校园,孩子们就不懂得勤俭节约,就不懂得尊重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只有让孩子们从小亲身体验劳动的重要性,才能在思想上清楚地认识到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整体战略安全是多么重要。